欢迎访问德昌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繁體中文| 统一登录| 数字政府旧版
当前位置:首页>德昌要闻>今日德昌

德昌发布消费提示:揭露虚假保健品“坑老”套路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日期:2025-06-10 10:24 [ 字体: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近期在保健品市场,部分不法商家假借养生保健之名,兜售质次价高保健品,甚至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或进行虚假宣传,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为切实保障老年消费者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德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行动,发布专项消费提示,揭露常见欺诈套路,指导科学选购与维权。

警惕六类“坑老”陷阱

理性消费是关键

在提示中,德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详细列举了不法分子惯用的欺诈手段,呼吁老年消费者及其家人高度警惕。

“药到病除”虚假宣传: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并非药品,不得宣称治疗功效。警惕商家使用“根治”“药到病除”“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进行夸大宣传,诱导消费。

“温情营销”情感绑架:对上门推销、电话关怀、赠送礼品等过度热情的服务保持警惕,避免因情感依赖而盲目购买来源不明、价格虚高的产品。切勿参与来源不明的“健康旅游”,以防个人信息泄露或被诱导消费。

“免费陷阱”诱饵上钩:谨防商家以“送鸡蛋”“免费试用”“抽奖”等小恩小惠吸引参与活动。活动现场常通过夸大功效、“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抢购假象等手段对老年人进行“洗脑”,诱导购买。

“话术诱导”制造焦虑:警惕利用“小额红包”吸引加入私域直播间。在封闭环境中,商家常打“亲情牌”、塑造“专家人设”、推出限时优惠,人为制造焦虑,谎称产品能“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延年益寿”。

“专家义诊”恐吓推销:提防假冒“专家”“教授”进行免费体检或义诊。体检后常谎称老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急需购买其产品“治疗”,诱骗购买无用甚至假冒的保健食品。

“权威证明”虚假背书:警惕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名义或形象为产品功效背书,或使用无法证实的“科学发现”“实验证明”等内容,误导消费者。

科学选购“四步走”

留存证据助维权

为了帮助老年消费者规避风险,德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科学选购与维权建议。

查资质、辨真伪:购买药品认准“国药准字”,医疗器械看清“注册号/备案号”,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务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产品真伪。拒绝购买无批准文号产品,并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正规商家购买。

明用途、不混淆:药品用于预防、治疗疾病,需严格遵医嘱;保健食品仅具调节机体功能作用,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不得宣称疗效。消费者务必明确区分。

选渠道、保安全:优先通过正规医院、药店或官方认证电商平台购买产品。拒绝流动摊贩、会销场所及不明来源的网购链接,确保渠道安全可靠。

留证据、助维权:购买时务必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收据、产品包装、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作为日后维权凭证。积极参与“你拍我查”活动,拍摄虚假宣传现场视频,如发现涉及老年人的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请立即拨打举报电话:0834-5281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举报。(记者 江滢)

扫一扫手机访问当前页面